找到相关内容283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下)

    故,内得清净,观,人于二禅。问曰:「云何是二禅相?」答曰:「经中说言灭诸觉观,若善若记,以觉观故,内心清净,如水澄净,有风波,星月诸山,悉皆照见,如是内心清净故,名圣贤默然。」   证到...心息相依的问题《明儒学案》中有王龙豁之调息法称:  息有四种相:一风,二喘,三气,四息。前三为不调相,后一为调相。坐时鼻息出入,有声,是风相也。息无声,而出入结滞不通,是喘相也。息虽无声,亦结滞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350406.html
  • 论念佛的净心意义

    境。在《念佛三昧宝王论》卷下云:双寂曰止也,双照曰观也。得不起觉观,何以故?舍利弗,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。舍利弗,随所有,观,灭,通达是者,名为念佛。如是念中,著,...佛之名号、十力、四无畏等,乃至观想佛之三十二相规则发生。在《增一阿含经》第十四(大正藏二.六一五页上)有文:“设有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若有畏怖衣毛坚者,尔时,当念我身,此是如来至真等正,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050942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学一语言教育论文

    种善根,未能成熟声闻乘器;后复遇闻独乘法,迷惑不了,便生空见,拨因果,由是因缘,造身语意无量罪业,往诸恶趣。我等今者于世尊前闻说此经,还得正见,深心惭愧,发露忏悔,不敢复藏,愿悉除灭,从今已往,...欲上称盘,力不相接,失足堕地。闷绝,良久乃稣。以勇猛力,自责其心。……尔时大王作是念已,自强起立,置身盘上,心生喜足,得未曾有。……天帝复言:“王今此身,痛澈骨髓,宁有悔不?”王曰:“弗也。”“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351354.html
  • 海天佛国普陀山

    石凌虚占水天。”  造化的神奇,加上人类的联想,许多本来识的顽石会在我们的观想中变成了有生命的动物。普陀山就有满山的怪石非常肖似某些动物。有龙岩,虎岩,鹰岩,狮象岩,兔岩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,几乎...参宝刹,意境入禅机。”诗心通佛性,意境入禅机,是欣赏普陀景色的一大关键。世界上的名山胜境,或有山景而海景,或有海景而山景,山海合作,融为一景,已属蓬莱仙境。而将禅机和佛法化入山海经中,融山海禅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1251656.html
  • 禅宗法脉及开悟诗(1)

    曰。圣人己。靡所不己。法身象。谁云自他。圆鉴灵照于其间。万象体玄而自现。境智非一。孰云去来。至哉斯语也。遂掩卷不觉寝梦。与六祖同乘一龟。游泳深池之内。而念曰。灵龟者智也。深池者性海也。吾与祖师。...境谢觉还转。觉乃变为境。若以心曳心。还为。从之随随去。不离生灭际。师曰。色心前后中。实缘起境。一念自疑忘。谁能计动静。此知自无知。知知缘不会。当自检本形。何须求域外。前境不变谢。后念不来今。求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851720.html
  • 禅宗思想和人生智慧

    状态,禅是一种清明、醒觉、了了皆知,但是又没有分别的状态,但是他有点接近禅的前期的一个状态,他坐在一个椅子上,一个手抓一个球,在那慢慢的放松、放松,放松到那种混沌、无知,但是又有灵光一闪的状态,球掉...的一件事情。所以在开始前,我们大家都放下心来,跟我做几个放松的动作,先体验一下什么是禅。在听之前先放下手中所有的东西,眼睛可以看着我,可以看着前边,但是要看而看,为什么那,要看而没有看?看着我,看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052657.html
  • 佛法根本知见及问答

    有三种受,也是无常之法;知心能想,但当你睡着梦时、闷绝时、入想定时、阿罗汉入灭尽定时、进入正死住时,想又断灭了;当你睡着梦时,你的行蕴就断了;识蕴的七个识不能遍一切时遍一切处,也是有生有灭的法...返观自己,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,所以人往往会以为意识——这个能知能的见闻知心当作自己。故西方有的哲学家说“我思故我在”,这就是把意识心当成我了。末那识和八识自证分,所以必须通过意识才能找到它们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5053802.html
  • 释迦时代之外道

    不善法有有观离生喜乐谓入初禅即是解脱,或谓灭觉灭观内喜一心观定生喜乐谓入二禅即是解脱,除念舍喜住乐护念一身自知身乐谓入三禅即是解脱,或乐灭苦灭先除忧苦不苦不乐护念清净谓入四禅即是解脱。(上...,公众辩难流为风尚,或挟金以求议论,或行之大祭场中,或争执不决至筑屋以居俾可长久讨究,而持学说者往往足定居,与求道者以无上方便,故教化普及不易为婆罗门所专持,如佛陀、尼犍子,均出帝王阶级,奥义书中...

    汤用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154788.html
  • 四阿含经之研究(1)

    成就游,是谓我尔时获第一增上心”。次则为“觉观已息,内靖一心,观,定生喜乐”,“游于二禅,得第二增上心”。再次则为“离于喜欲,舍求游,正念正智,而身觉乐。谓圣所说,圣所舍,念乐住空”,“游于三禅...有,则生死智亦可有。待有了漏尽智(桶内的水不要漏,持其志毋暴其气),则“心无挂碍,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”(梦想就是有漏了),就可“究竟涅槃”,乃至“成无上正等正”。十方三世诸佛与释尊有了宿命智,这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0855312.html
  • 本体之性与主体之心如何能合一

    不生不灭和有生有灭两方面的性质,前者的状态为“”,后者的状态为“不觉”。  “所谓觉者,谓心体离念。离念相者,等虚空界,所不遍,法界一相,即是如来平等法身”。所谓“”为“照、觉明”之义,也就是能...“不觉”。所谓“不觉义者,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。不觉心起,而有其念,念自相,不离本”。所言“不觉”,亦即心的迷妄状态,指不了解真如自体的清净唯静而忽生妄念。此“念”之起便成无明,它由细转粗,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255794.html